“限抗令”的大力推廣實施之后,廣大消費者會逐步認識到抗生素類藥物的不良反應并規范使用,避免濫用,抗生素類零售市場也將逐步趨于穩定狀態。
抗生素藥物在我國使用廣泛,很多患者開始在醫院取藥治療,待病情轉輕后更多會選擇在藥店自行購買藥物,所以零售市場亦不可小覷。
本文根據CFDA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數據中心藥品零售市場監測數據對廣州、重慶兩城市(下稱兩城市)2013年下半年抗生素類藥品零售市場做簡要分析。
片劑膠囊主導
抗生素類藥品絕大多數用藥對象都是成人,兒童用藥僅占0.08%,品種不足10個,占比微小。
該類藥品劑型多達9種,片劑瓜分了將近一半的市場份額,又可細分為素片、分散片、腸溶片等,其中分散片在零售市場有不俗的表現,兩城市片劑合計總銷售額排名前三就有兩個品牌是分散片。而膠囊劑也占了近4成的市場份額,排名前三的均是阿莫西林膠囊。其余劑型占比微小,其中注射劑由于自行使用不方便等原因在藥店的占比甚小,醫院使用率則相對較高。
β-內酰胺類占比過半
根據藥物作用機理的不同可以把抗生素類藥物分為頭孢類、青霉素類、大環內酯類等,將氨基糖苷類、抗結核麻風分枝桿菌、磺胺類及其增效劑、除青霉素類和頭孢菌素類的其它β-內酰胺類都歸入其它(各類占比情況如圖2所示)。
其中占主導的是青霉素類和頭孢菌素類,都屬于β-內酰胺類抗生素,兩者合計占比超過50%,其通過阻礙細菌細胞壁的合成,導致細菌在低滲透壓環境下溶脹破裂死亡。頭孢類按照通用名區分,排在第一位的是頭孢克肟,市場占有率遠超其他頭孢類。青霉素類以通用名區分成分僅10個左右,占比最大的是阿莫西林。
以大環內酯類、四環素類為代表的抗生素是通過與細菌核糖體或其反應底物(如tRNA、mRNA)相互所用,抑制蛋白質的合成,市場占比較大的是阿奇霉素。而喹諾酮類主要是人工合成,通過阻礙細菌脫氧核糖核酸的復制和轉錄,從而使細菌細胞分裂繁殖和合成蛋白質過程受阻,如氧氟沙星等,整個市場份額僅占14%。
區域品牌藥領跑
以2013年下半年銷售額合計排名,麗珠集團的鹽酸伐昔洛韋片領跑廣州抗生素類零售市場,占了5%左右的市場份額,前六位中有4個是外資品牌藥,且市場占比差距極小,前五合計占了16.67%的市場份額,并無真正的領導品牌。
而重慶市場排在第一位的是太極集團西南藥業的阿奇霉素片,占了近7%的市場份額,凸顯地方優勢。前五排名合計市場份額占比不足1/5,除第一名以外其余四名的市場占比仍然很小,同時與廣州大不同的是前10排名均無外資品牌藥??v觀兩城市前五排名,各具特色又略顯相同,兩城市均無真正的領導品牌且各品牌間的市場占有率差距微小。
市場呈下跌態勢
被稱為“史上最嚴限抗令”(《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》(84號令))于2012年8月開始正式實施,目前正式執行已有兩年,從相關數據顯示醫院使用抗生素的量有所下降,而零售市場雖有下跌趨勢,但不及醫院明顯。2012~2013年廣州和重慶兩零售市場銷售額趨勢如圖所示,重慶在2012年下跌的幅度不大,僅在第二和第三季度略微下降,第四季度則回升至將近第一季度的水平,2013年銷售額則顯著下降。廣州零售市場2012年銷售額逐漸下滑,2013年則開始趨于穩定狀態。
相信在“限抗令”的大力推廣實施之后,廣大消費者會逐步認識到抗生素類藥物的不良反應并規范使用,避免濫用,抗生素類零售市場也將逐步趨于穩定狀態 。